“海上共明月”公共艺术节上的视觉艺术

此次公共艺术节由“视觉艺术”“文化论坛”两大板块组成,其中“视觉艺术”版块作为本届“海上共明月公共艺术节”的一大亮点,以艺术家作为主体,通过对话厦门公共环境的方式,将艺术体融入艺术节去突出和强调艺术展整体的互动和体验性,进而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去再现自然、文明与人类的社会关系。

中国语境下的公共艺术

多方联袂,打造前沿公共艺术展。

城市发展面临转型

公共艺术如何打破千城一面困局?

开启厦门公共艺术新时代

为城市建设提供全球性的前瞻视野与愿景。

公共艺术或将引领厦门再启程

认知城市、发现城市和创造城市的想象力的媒介。

论坛嘉宾

9月30日

安东尼·拉默里纳拉

安东尼·拉默里纳拉(Anthony LaMolinara)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是作家、导演、画家、雕塑家、摄影师、动画家和音乐家。

9月30日

陈平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咨询专家,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9月30日

冯峰

冯峰是个身份多重的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及中国南方重要的艺术家,他历年的艺术创作尽管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建筑及时尚设计等多个范畴,作品主题一直向着不同领域流转。

9月30日

景育民

景育民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博物馆、天津美术馆、上海雕塑馆、长春雕塑馆、杭州美术馆、青岛雕塑馆及国内外多处雕塑公园、海外机构收藏。

9月30日

乔然

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国家文化产业(北大)基地首批授课专家,国家丝绸之路总规常务副组长,5A景区质量标准专家,多家省市政府文化顾问,世界博览会国际合作专家。

9月30日

王中:艺术营造空间,艺术激活空间

“公共艺术不是简单的公共空间的艺术,它强调的是以艺术作为一个纽带,来连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文化具有生长性。公共艺术不仅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民族。”

9月30日

张正霖

张正霖原任台湾艺术银行执行长,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高层次人才引进)、硕士生导师、并担任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十届荣誉理事。

9月30日

周榕

周榕,中国当代建筑、城镇化、公共艺术领域著名学者、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硕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中央美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首届海丝公共艺术论坛

“艺术引领城市创新”

“艺术引领城市创新——首届海丝公共艺术论坛”作为“海上共明月——公共艺术节”的重要版块之一,它的举办旨在探索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为厦门这一美丽滨海城市未来的建设提供具有全球性、创新性的前瞻视野和愿景。

历经三十年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之后,当今中国城市发展有三个新趋向:第一,从城市规模转向质量;第二,从城市功能转向人文;第三,从围绕经济为核心转向围绕文化为核心。以艺术介入和城市设计为导向的“软城市”建设思路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而且必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和格局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提出艺术引导城市设计 AUD 新的综合理念(Art-oriented Urban Design),倡导一种文化导向的城市发展思路,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作为新时期中国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新标杆,传承文明,启迪未来。

艺术家及作品

陈晓东

《轮回马超》

陈文令

《城市公牛》

陈志光

《树非木》

傅新民

《蜕变No.18》

傅中望

《点赞》

洪易

《钢铁圆龙》

拉尔方索

《27-AD》

李严

《太空建筑》

廖迎晰

代表作《国王的座骑》

刘佳玉

《The riverside》

柳青

《成果》

卢远良

《竹之穹顶》

景育民

《行囊》

马涛

《变形记》

马涛

《炙热的生活》

申红飙

《海骝马》

沈烈毅

《空游云行》

松尾光伸

《人影》

宋戈文

代表作《被诋毁的遗产》

王中

《临界门》

韦天瑜

《镀金的假山》

展望

《假山石43#&127#组合》

张超

代表作《呼唤》

张永见

《黄土屏风》

张宇

《草船借莲》

张驭龙、张恩闰、潘晓欣、陈俊杰

《白布诗》

马涛、张驭龙、潘晓欣、张恩闰等

《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