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否该“下榻”商业空间?

“艺术展览+大众消费购物中心”,正成为商业空间展陈的一种成熟模式全面扩张,在“专业化”展览束之高阁的当下,我们宁可呼唤接地气、给大众带来欢乐的商场艺术展。因为,正是专业美术馆的普遍缺位,才创造了商场艺术大展更多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

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景观消费时代,艺术通过设计创造符号,然后又被人们所消费。艺术与设计的界限日益模糊,拥有艺术家和设计师双重身份的越来越多,商业成为艺术家实现大规模的艺术创作和推广的有效媒介。

/

商场中的美术馆

对于商业空间而言,“艺术”是一个吸引人流的标签,商场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艺术家新作、在地创作,反过来再通过商场的人流和品牌的吸引力进而带动当代艺术的欣赏与消费。

/

文化降维VS生态升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艺术与shopping mall之间存在着无限种可能;艺术是变化的,它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类的好奇心,在更多元的公共空间来回流动着。

艺术与商业空间的“琴瑟和鸣”

/

德国柏林索尼中心

赫尔穆特·扬采取“批判性重建”的设计思维,超越自身原本设定的局限,从“形态、空间、功能、结构、文化”等多方面多维度思考,例如中心广场中宽敞舒适的不锈钢坐凳,为游客们提供了短暂的休憩场所,并使其能够绕水池而坐,满足观赏、谈天的心里诉求。

/

日本难波公园

商业是城市与人对话的窗口,它像一棵树,在城市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若仔细瞧着,可以看到在交错的叶间,来来往往的人们。日本难波公园峡谷的造型设计,开放式的空间,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趣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看见什么风景,遇到什么样的惊喜。

/

上海k11

K11 是将艺术·人文·自然三大元素融合为核心的全球性原创品牌。其创立的“博物馆零售”模式不只是简单的将几件艺术品置入一个固有的商业空间当中,这种模式突破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界限,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予艺术与大众之间形成更好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为将艺术更好的推广给大众。

艺术:消费空间的“糖果盒”

商业空间将成为艺术品的新“市场”

商场中的艺术展是当代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

商场作为一个消费且民主的场所,审美在此“日常化”,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坍塌了,被商品包围的高雅艺术的特殊保护地位消失了。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或许也适用于沉浸式艺术以及未来即将出现的更多新型展览模式中。

最后,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商场艺术展览正成为当代艺术商业化的一种时髦潮流,向我们蜂拥而来。

商业

融合艺术是商业空间的一大发展趋势,艺术出现在商业空间中的重要作用是为受众提供与艺术和自然近距离接触的可能,藉由此带给受众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因而又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其中,形成了良性互动。

艺术

艺术展示区域长期缺乏、交通不便,及参展门槛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生代艺术家的成长和知名度扩散。受益于商业运作,使得艺术更为纯粹,更大程度地展示作品的理念,而无需受制于经费开支以及场馆观众等问题。

受众

作为消费者或是普通市民,并非人人都会前往散落在城市各个地方的大小艺术场馆去专门欣赏艺术作品。而在闲暇时光里,一边和朋友家人聚餐逛街,一边欣赏艺术的美好,是种惬意的体验,何乐而不为。

效果

艺术展览在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不应再是阳春白雪,让艺术介入商业空间,是令普罗大众近距离接触艺术与设计的一种全新方式。同时,更注重受众的感受,注重互动,使得商业空间更具有创新的艺术气息,更具生命力。

崛起的商业艺术空间

/

北京王府中环

南京国际美术展

北京侨福芳草地

南京国际美术展

上海K11

南京国际美术展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南京国际美术展

福州融侨中心ART MALL

南京国际美术展

长春“这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