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音符里的文化

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更是文明传播的阶梯。

音乐剧《诗经·采薇》

《诗经》中不足二百字的《采薇》,被生发出一段凄美的故事。不断闪现的诗经诗句,把古老的诗歌总集、古老文字和现代舞台艺术进行了完美融合。

协奏曲《山海经》

《山海经》如同史册天书,包括了众多上古神话。曲调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刷新了不少人对《山海经》这册“天书”的想象力。

清唱剧《长恨歌》

《长恨歌》选用白居易的诗句作为乐章标题 ,糅合了传统诗词与古调新曲,是运用西欧创作技法进行音乐民族化的一次尝试。

音乐里的中华故事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音乐剧《屈原》

从屈原投江前的最后一天切入,在现实与意识交织中,展开屈原与渔父、楚怀王、女嬃等其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物灵魂的对话,传递屈原精神的内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理应从屈原、从诗歌开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用南箫、古筝、胡琴、琵琶、唢呐、扬琴、箜篌、艾捷克、热瓦普、冬不拉、萨塔尔、手鼓等民族乐器,追寻玄奘的足迹,沿着“丝绸之路”讲述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九色鹿:代表美丽、善良和正义

声乐协奏曲《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

改编自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结合当代音乐创作理念及民族、戏曲、说唱、美声等多种唱法,塑造多样化声音造型,将该作品打造成为民族性、交响性、国际性兼具的声乐协奏曲。

民族音乐会《墨戏》

用民乐再现书法的瑰丽

民乐和书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文脉上却相通,它们都根植于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追求和审美贯穿始终。

书法和民乐在表现形态上有很多共通点,如,它们都有线性之美、律动之美,有动与静、急与缓、强与弱、虚与实的对立统一,虚实相间的不确定性,又带出来一种抽象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