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 《千里江山图》

同是北宋末期的绘画,一幅为大青绿山水,一幅为水墨风俗画;一幅是皇帝门生的“千古绝唱”,一幅是兼具艺术与历史双价值的“盛世危图”。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被遗忘的“界画”

由于生动展现了北宋汴京的城市生活图景,《清明上河图》常被归为“风俗画”。事实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界画”的范畴。

《清明上河图》

隐藏的小细节

作为一幅著名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看似优美,实则绵里藏针,生活百态中透出一股“药丸”的末世景象。

《清明上河图》

体验北宋生活

在北宋初年,宵禁就已经完全解除了,从此宋朝人民就过上了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北宋老百姓生活可滋润呢。

《清明上河图》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

宋徽宗时代的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为市井风俗画作品,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热在当代更加火爆,其影响超出自身的生存时空,提升到一种带有文化意义的高层面,特有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绘画界,也远远超越了艺术界乃至文化界,衍生品层出不穷,形成文化产业。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

“没有江山”

《千里江山图》除了是一幅山水画之外,还成为了宋徽宗和蔡京之间交往的一件道具,也成为了乾隆皇帝睹物生情进而题诗咏志的一件道具。

《千里江山图》

尴尬命运

仅在技术上遵循徽宗“色不掩墨”的原则,将青绿重彩重新施之于墨笔山水之上,突破了唐人的重彩画法,并有可喜的表现,受到嘉许。

《千里江山图》

北宋民居

描绘了数十处水村野市、山居瓦屋、水榭长桥,住宅形态极其丰富,可以归纳出不少北宋普通住宅的建造规律,是了解宋代山野乡居最重要的材料。

《千里江山图》

背后的故事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画卷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