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

“天道酬勤”、“扶梦还乡”、“老当益壮”、“白石篆字”。

齐白石与吴昌硕

各具千秋,双峰对峙。

齐白石与徐悲鸿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齐白石与湘潭黎氏

衰年变法,才艺全面。

齐白石

齐白石的蛙

写意不是随意而为,肆意涂抹,而是要在写生的基础上不断锤炼笔墨,在写意的基础上不断写生、琢磨,最后达到笔精墨妙。

齐白石的鱼

鱼有很多可借喻的因素,如“年年有鱼”,鲶鱼可喻“长寿有鱼”,金鱼可喻“金钱有余”等等,其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义也是文人墨客喜好之缘由。

草虫

齐白石的草虫

齐白石笔下,不仅草虫种类繁多,刻画入微,更是独创“兼工带写”的画法,超越了前人,使草虫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荔枝

齐白石的荔枝

无论是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是欧阳修的“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都使得荔枝盛名远播,并升华为内蕴丰富的文化意象。

艺术创作

启发

传统的中国画,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诗书画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是“三绝”同时在画上呈现,更重要的是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的融会贯通。

齐白石自幼就随外祖父读《千家诗》,青年时代拜文人画家胡沁园为师后,从熟读唐诗入手开始做诗,三十岁后与诗友结成“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进而拜在王湘绮门下,诗画篆刻渐渐成名。

齐白石绘画的用典,除去使用前人积淀的笔墨图式之外,也像诗词用典一样,一是用事,比如“毕卓盗酒”;二是用语,比如“见食相呼”、“草间偷活”、“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善于在感受生活中灵活而有创造地运用典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