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中的IP效应

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2016年6月,一篇题为《6岁涂鸦,16岁辍学,28年不务正业的农民北京开个展》的网络文章,似乎一夜之间让熊庆华成为艺术家中的热门IP。

IP

城市IP

将当地文化符号扩展到产业的过程

IP

动漫IP

动漫产业背后的经济学

IP

文创IP

艺术品的双向交易格局

report

IP

达利也要变成IP了吗?

打造“达利IP”的影视作品,听上去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真正的IP还有社会价值、文艺价值,代代相传才是真正的IP,一系列的IP作品,不一定是具象的故事片,而是影像化的达利作品,它是引导性的,想教会人们怎么去看艺术,而不一定是看一个故事。

IP

卡通IP:瞄准“大儿童”们的腰包

近几年在国内大热的几个卡通IP,或“激萌”,或“贱萌”,或“蠢萌”,尽管“萌”法大相径庭,但主要的消费群体都是已经成年的80后、90后,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孩童,这似乎意味着一个“全民卖萌”的时代已然到来。

IP

扎堆儿出现的洋IP

小猪佩奇在中国爆红,佩奇的英国东家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一出手就要在中国建两座主题乐园。实际上,围绕一个超级IP建主题乐园在中国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近几年,海外动漫大玩家纷纷在华大建主题乐园,不过,这么多主题乐园扎堆,“钱景”如何,还有待时间和中国消费者的检验。

FORUM

IP

影视IP的思辨

前几年,在泛娱乐化大潮下,各种IP热潮如火如荼,影视制作公司争相采购热门IP版权、翻拍制作影视作品。近年来,电影市场IP热虽依然盛行,但创作者与观众都逐渐回归理性,更为看重内容本身。

因此,越来越多“零IP”的电影作品也开始拥有不俗的市场反响,可以说,影视IP固然拥有一定粉丝基础,但仅靠IP本身并不足以吸引观众,随着市场日趋理性,观众对于IP改编作品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